找到相关内容143篇,用时1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什么是三摩地?一境性?

      什么是三摩地?一境性?   依《瑜伽师地论》说。  云一境性?谓数数随念同分所缘,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:名三摩地;亦名为善心一境性。  何等名为数数随念?修定选择好了所缘境,心安住在所缘境上数数随念,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的忆念所缘境,叫做数数随念,这样子做妄想不容易进来,就是它来了也很快会发觉,就把它驱除出去了。〝数数随念〞随有不弃舍的意思,一直的忆念所缘境,就不会散乱,不会跑到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3267796.html
  • 惠能与禅丹——以《上阳子金丹大要》为据

    动摇。其曰:“此法身外更觅?更觅性?”又曰:“佛祖云‘不是,不是佛,不是物’,是言道也。大修行人从心佛物三者求之,脚跟下即有悟处”[10](P.30下)。陈致虚说:禅宗明心见性,只可心授,教外...指出明心见性唯靠直觉:“心法无说,佛法无听”[3](P.64上)。  陈致虚将区别为肉团心和虚空。其曰:“有肉团心,有虚空。此虚空是名?是金刚,是涅槃。彼肉团心复名何心?是妄想,是...

    朱越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5048885.html
  • 一念三千性具善恶

    非恶心,亦即恶而善,亦即非恶非善;观善心非善心,亦即善而恶,亦非善非恶。观一心即三,以此三,历一切,历一切法,法而分一三。”这也就是说,善、恶、非善非恶,皆为一心本具,且善恶相即。  ...   一念三千:即是吾人当下一念之中具足三千诸法,包容现象界的全体。在迷时,含三千法,对之执著不舍。在悟时,也含三千法,但对之并不起执,而视为方便,视为性德。有染净迷悟的分别,但三千法不动丝毫。...

    胡春业

    |善恶|人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7192218332.html
  • 净业赋

    ,恨不得以及温清,朝夕供养,独甘此膳?因尔蔬食,不啖鱼肉。虽自内行,不使外知,至于礼宴群臣,肴膳按常。菜食未习,体过黄羸,朝中班班始有知者。谢朏、孔彦颖等,屡劝解素,乃是忠至,未达朕心。朕又自念:...净业赋(并序) 梁武帝   少爱山水,有怀丘壑。身羁俗罗,不获遂志。舛独往之行,乖任纵之。因尔登庸,以从王事。属时多故,世路屯蹇。有事戎旅,略无宁岁。上政昏虐,下竖奸乱。君子道消,小人道长...

    梁武帝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5544989.html
  • 禅子观天台(三)

    依也,此其一;止者不能遍,此其二;止心者以起观?此其三;先止后观、先观后止,则有初后也,此其四;无心能观?故当观之时,心行不灭也,此其五;观空、观假、观中,则有诸法也,此其六;当观之时,止在何处...一切也;慧者,无心而知也。或谓,无心能知?凡谓无心不能知者,是情见而非智知也,情见者依于外尘,故有外尘则有、无外尘则无,此即「如明镜台,时时惹尘埃」者!有见无见皆为情见;无一切,则不依外尘而知...

    秀峰玄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074051.html
  • 恢弘正法 满腹文章

    ,而今草檄已嫌迟。背人哀怨非豪杰,赴死从容要健儿。自悔空流忧国泪,更作断肠诗。山僧若使能归去,愿脱袈裟执战旗。”一腔爱国豪情,使林子青人生进入新的里程。   爱国爱教 奉献终生   林子青在...江浙沪一带行脚纪游,写出大量蕴含禅味的写景诗而跻身上海文坛,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。北大教授、学者、诗人吴宓评价其诗:“真切流利、雄浑超逸。游历之迹广,故写景特长,爱国之热,故攘夷有志。又复渊源寄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5279870.html
  • 愿脱袈裟执战旗——追怀漳籍爱国诗僧慧云法师

     背人哀怨非豪杰,赴死从容要健儿。   自悔空流忧国泪,更作断肠诗,   山僧若使能归去,愿脱袈裟执战旗。   这正是法师所说的“由于压迫的反应而生出沉郁顿挫的歌咏。”   “愿脱袈裟执...焦山又岁余,前游草草兴难舒   枕江有合长闻水,避地缘此著书   启静钟声旋碧落,纳凉人语出丹除   门前灯火时明灭,知是渔舟夜捕鱼   游 西 湖   昔年空作西湖梦,今日亲来梦始醒   急...

    庄宗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30994480.html
  • 峨眉“银色界”——读《峨眉纪游》兼谈释儒之理

    至若西天二十七祖各传一偈,语意  玄妙,则又似老氏之说,出入列、庄间。  又说,朱子虽理学正宗,平日方攘斥佛老,然而其在南安闻寺钟声,亦悚然曰:  便觉此把握不住。把握者,放失者又,已令人...峨眉“银色界”——读《峨眉纪游》兼谈释儒之理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周 齐  尝闻:五台“金色界”,峨眉“银色界”,怅然不明从缘起,今读《峨眉纪游》方才晓然。所谓“银色界”实乃得之...

    周 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5462798.html
  • 初探佛说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的因缘

    觉现前,众生界尽”的奥理。若识此理,则更有生之可度,之不降伏哉! 佛陀为荡空二乘声闻小果的厌离生死,执着涅槃,只求自利,不肯利人的狭小心胸、消极思想,为荡空权乘菩萨的过分着相度生而不得解脱... 《金刚经》是佛陀在般若会上所说的一部重要典籍,是属于“不共般若”,即是此会绝二乘权小之人的参与,为独被菩萨而称性直谈即本具之般若妙法,以此揭露“心佛众生、三无差别”的人生秘密,显示“凡圣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349862.html
  • 一念三千性具善恶

    :“若大乘观心,观恶心非恶心,亦即恶而善,亦即非恶非善;观善心非善心,亦即善而恶,亦非善非恶。观一心即三,以此三,历一切,历一切法,法而分一三。”这也就是说,善、恶、非善非恶,皆为一心本具...    一念三千:即是吾人当下一念之中具足三千诸法,包容现象界的全体。在迷时,含三千法,对之执著不舍。在悟时,也含三千法,但对之并不起执,而视为方便,视为性德。有染净迷悟的分别,但三千法不动丝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154719.html